时间:2022-09-07 23:55:40 | 浏览:534
悠悠岁月,沧海桑田
一处地名总有一段故事
四会始建于秦
因“四水相会”而得名
已有2230多年的建制历史。
今天我们就一起来领略一番
溯源这座历史悠久的文化古城
四会县城始建于明洪武二十三年(1390),立木栅为城。天顺八年(1464)至成化三年(1467)经三年时间在原木栅城址垒筑起砖城。
城墙总长约1923米,高近7米,厚近5米。城墙外挖有护城壕堑,宽约10米,深约3米。
城开四门:北门称“镇安门”(有“镇守安宁”之意),西门称“德泽门”,南门称“清宁门”,东门称“阳和门”。后又在学宫(今四会中学)南隅增开“文明门”。
以现在的建筑为地标,四会古城墙的走向为:从北门出发往西,至碧海湾桥头红绿灯处转左往南,经东南酒店、市幼儿园,到达西门(县前街西街口);城墙继续沿沿江路往东南延伸,到达南门后,偏左转入到四会中学校内,经过学生宿舍、四会中学与仲泰小学间的界墙、植物园,再转出拱桥直街,经县前街东街口(古时此处并无城门,为城墙所阻隔,不能直出城外)、龙江路,过东门,最后返回北门。
四会古城墙大致位置
延伸阅读:
20世纪50年代,城墙虽多有毁损,但尚有防洪功能。每当绥江、龙江洪潦来临之时,四个城门均落闸板抵挡洪水。但因渗漏之故,城内仍有水浸,但并不严重。之后,城墙不断遭到毁拆,至1985年10月,因改建中山路,北城门及城墙均被夷为平地,建起商住楼。至此,旧城无存。现四会市博物馆仅收藏有古城墙砖一块及北城门的石门额,上刻“镇安”二字,弥足珍贵!
2002年12月,政府有关部门重建北门和东门两个城门。2016-2017年,在创建全国县级文明城市的过程中,城内的6条主要街道进行全面整治:翻修下水道、铺设沥青路面、粉饰沿街墙面,配以花鸟人物书画、国学文明导语及街巷历史材料,再挂上红灯笼、红风车等,一派广州西关风情,让四会古城既重现古色古香的风貌,又焕发出浓浓的青春气息!
沿江路现貌
古城墙范围内的地方,人们称之为“城内”。四会古城內,正对北门的街道称北门直街,正对东门的称东门直街,正